全國政協委員權忠光接受《中國城市報》專欄采訪:為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開制度性機遇窗口
發布時間:2025-05-20 來源:中國城市報 打印 作者: 字號:小中大
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證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2025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以下簡稱“民營經濟促進法”)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對于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深遠意義。
近日,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新聯會會長、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權忠光就制定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的重大意義、這部法律規定的制度舉措以及如何推動法律的貫徹落實等方面,接受中國城市報專訪,并以《為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開制度性機遇窗口》為主題作深入探討。
權忠光分析到,“平等”“公平”“同等”等表述在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中,出現了26處,有力回應了民企發展中的重點關切。
權忠光就當前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外部制度性障礙、內部管理短板等多重瓶頸進行了深度剖析。他指出,民營經濟促進法通過法治化手段系統性回應了民營企業發展的核心痛點,尤其在平等保護、融資支持、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具有突破性意義,具體體現在“市場準入壁壘與不公平競爭、融資難、融資貴、趨利性執法與權力濫用、家族式管理制約現代化轉型、創新能力不足與人才短缺”等五個方面。
權忠光還就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方面結合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內容指出,這部法律提出的支持民營經濟組織依法參與數字化共性技術研發和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為民營企業提出了合規與創新平衡的新要求,也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開了制度性機遇窗口。他認為,民營經濟促進法對促進民營企業加速數據產品與服務創新,開辟數據資產等新型融資與價值實現路徑,促進數字產業鏈協同發展和生態構建,以及助力提升民營企業在數字服務貿易、跨境電商等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有積極意義。同時,他提到民營企業參與數字化建設需特別注意數據安全與合規風險、技術投入與成本壓力、人才短缺與組織變革、政策依賴性與長期規劃等四個方面。
最后,權忠光對推動這部法律的貫徹落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民營經濟促進法落地實施后,各方要通過構建“法律保障+政策賦能+市場服務+社會共治”的立體化支撐體系,真正讓民營企業在公平競爭中激發活力、在創新驅動中增強韌性,推動民營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