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報》刊發全國政協委員權忠光署名文章: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發布時間:2024-10-18 來源:人民政協報 打印 作者:中企華 字號:小中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進一步提升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整體水平,構建更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經營主體、市場建設、要素配置等領域體制機制,讓各類優質生產要素高效、順暢地向新質生產力流動,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人民政協報》刊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北京新聯會會長、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權忠光署名文章《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權忠光指出,新質生產力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黨的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新質生產力代表未來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和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為進一步提升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整體水平,需要構建更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經營主體、市場建設、要素配置等領域體制機制,讓各類優質生產要素高效、順暢地向新質生產力流動,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充分展示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辯證關系。權忠光結合我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再到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歷程中,每一次改革開放都伴隨著生產力的解放和生產關系的優化,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權忠光建議可從一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二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改革;三是深化新型要素配置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四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發力;五是突出底線思維,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等五個方面發力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積極為堅持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