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權忠光在《人民政協報》發表署名文章:加強基礎教育對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
發布時間:2024-10-14 來源:人民政協報 打印 作者:權忠光 字號:小中大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基礎教育是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奠基階段,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領會好全會關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相關部署,推動全會精神落地落實。
近日,《人民政協報》刊發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會長、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權忠光署名文章《加強基礎教育對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現全文轉載,以饗讀者。
案由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強則國強,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只有培養出一大批充滿智慧和知識、具有創新和創造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青年才俊,我們才能更好擘畫未來,勇毅前行。改革開放后,國家十分重視青少年的基礎教育,改善教育基礎設施,穩定了教師隊伍。但是,就我國中小學教育來看,目前還普遍存在著片面追求學生學習分數、追求大學升學率的現象。
重視基礎教育中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是基礎教育水平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應借鑒國外發達國家中小學教育和國內優秀中小學辦學教育的成功經驗,改進我國中小學教育基礎教育。
建議
一、在小學階段進一步優化現有課程設置,各小學校可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和資源情況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增設鋼琴、小提琴、足球、籃球、乒乓球、圍棋等課程,同時,應注重少年兒童的智力開發和天性釋放,因地制宜地組織課外活動激發少年兒童的好奇心,如具備條件的大中城市可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科技館等豐富知識和開展科普教育;鄉鎮學校可組織學生到田間、到工廠與大自然和生產親密接觸。城市的資源要最大程度反哺鄉鎮,做到城鄉教育相互交融。
二、注重中學階段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加強德育教育、文學修養教育、增強文體活動,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和造就身心健康、朝氣蓬勃、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青年才俊。隨著AI技術的發展,特別是ChatGPT的出現,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緊迫。因此,需要科學設置綜合評價體系,并以權重作為升學的一項指標,解決考試唯分數論存在的弊端。
三、加強國際交流,走出去,請進來,利用假期時間邀請國外的中小學生到國內參觀訪問,具備條件的學校也可組織學生出國參觀交流,回國后把好的教育方法傳播給其他學校,通過交流既增進友誼又實現教育方式的相互補充和提高。
四、大力加強基礎教育中青少年創造力培養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支持培養青少年創造力人才的氛圍。近年來,國家對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境高度重視,制定了相關科學的管理政策,針對部分文化企業大批量地制造令人沉迷的消遣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網絡、游戲、短視頻等,已經開始整頓,青少年成長環境不斷優化。創新適合青少年成長的文化產品,支持青少年創造力人才的培養,可以作為研發產品的指導思想。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4年10月12日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