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詠華:健全知識產權評估體系 助推知識產權高質量交易
發布時間:2020-12-24 來源:阮詠華 打印 作者:阮詠華 字號:小中大
健全知識產權資產評估體系可以助推知識產權交易的順利進行,盤活知識產權資產、優化資源配置。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激發創新動力。助力知識產權融資夢的實現,促進知識產權轉化為先進的生產力,保衛國家安全和人民健康。同時,為侵權賠償提供價值參考依據,助力司法質量的提升,維護社會穩定等。
健全知識產權資產評估體系為資產評估行業自身的發展提供重大機遇。但是,目前我國知識產權資產評估仍面臨不少挑戰。
知識產權資產評估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有待解決。知識產權評估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不確定性。如何開發新的評估途徑恰當處理知識產權資產應用和實施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還在摸索中。
知識產權評估理論有待進一步豐富。知識產權評估中對市場價值和投資價值的理解、知識產權生命周期發展規律的統計分析、實物期權模型的理解和應用等,理論研究成果不多、不深入。
知識產權評估市場化運作機制有待逐步建立。在某些特殊領域,如科技成果轉化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缺乏對技術產業化的必要規劃和可行性研究。
知識產權評估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中評協已經建立“1+N”的無形資產評估準則體系,但缺乏更為詳細的可操作性條款。在國家標準體系中,從新發布的相關知識產權評估標準來看,創新性和可操作性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知識產權評估機構和專業人員隊伍嚴重不足。盡管中評協致力于知識產權評估技術規范的發布、推廣和培訓,但目前評估行業在知識產權評估領域具有專業勝任能力的評估專業人員并不多。
知識產權評估需要的數據資源嚴重缺乏。知識產權資產評估離不開數據的支持。一個活躍而規范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是知識產權資產評估的前提,同時,市場缺乏專門的數據收集和整理機構。
健全知識產權評估體系,需要資產評估行業站在新的戰略高度,開拓創新,不斷完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體系。
一是在“十四五”行業發展規劃中,將健全知識產權評估體系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明確規劃實施的路線圖、時間表。
二是積極參與全社會關于知識產權評估體系的建設工作,助力知識產權資產評估市場化體制機制的建立健全。
三是與知識產權相關政府部門和產權交易所合作,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逐步建立知識產權評估數據庫。
四是加強產學研,與高校合作,通過課題研究等方式推進知識產權評估理論研究,創新評估方法和思路。
五是加大對資產評估準則的宣傳和培訓,出臺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知識產權評估專家指引,增強資產評估準則的權威性。
六是加強對知識產權評估專業人員的培養,加強對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學習,積極開拓知識產權評估業務新領域。
七是充分發揮中評協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等專業組織或機構的作用,在知識產權評估領域形成專家智庫等支持力量。
(本文已刊載于《中國會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