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研俏語”第二十六期 新股頻繁破發對缺乏流動性折扣估算方法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2-04-15 來源:中企華 打印 作者:中企華 字號:小中大
老評:
科創板新近上市公司普源精電上市首日股價暴跌,再次打破了A股市場新股神話。
小評:
普源精電每股發行價格60.88元,開盤價45元,收盤價39.78元,大跌近35%,刷新了A股首日跌幅紀錄。
小研:
普源精電成立于2008年,本次IPO申報前進行過2次增資擴股,引入的7家知名投資機構目前均已被套。
小評:
被投資企業成功上市,通常是PE/VC最期待的退出渠道,可是現在這幾家股權投資基金對普源精電的股權投資,不但沒有出現預想中的大幅增值,反而減值。
老評:
新股破發,股價甚至低于近期融資價格,會給資產評估師估算缺乏流動性折扣帶來困擾。
小研:
新股發行定價估算法是我國資產評估行業估算缺乏流動性折扣的常見方法之一。該方法是通過對比國內上市公司新股IPO的發行定價與該股票正式上市后的交易價格之間的差異來確定缺乏流動性折扣。
小評:
據統計,近3年A股市場上共有39家上市公司(涉及48個評估對象)并購重組資產評估披露使用了缺乏流動性折扣,其中,14家上市公司(涉及17個評估對象)采用了新股發行定價估算法,對應的折扣率平均值為30.94%。
老評:
普源精電發行價格60.88元/股,遠高于首日收盤價39.78元/股。如果采用新股發行定價估算法,則會出現缺乏流動性折扣為負數的不合理現象。
小研:
由于A股市場IPO發行定價有時并不能客觀反映市場價格水平,再加上該價格已經包含了上市預期,不能代表非上市公司的流動性水平,所以這種做法值得商榷。
小評:
不用IPO發行價,可以采用IPO前交易價格,即IPO前交易價格估算法,通過對比公司IPO前股權交易價格與上市后股票交易價格之間的差異來確定缺乏流動性折扣。
老評:
普源精電上市前增資對應的股權價格分別為40.25元/股和43.74元/股,也高于首日收盤價39.78元/股,無法估算缺乏流動性折扣。
小研:
另外,這些交易發生時間距離公司上市日期已超過1年,需要剔除不同交易時點市場環境變化和標的公司自身經營狀況改變等因素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而這些工作通常不具備操作條件。
小評:
可以規定IPO前交易價格估算法只能采用發行前12個月內的股權交易價格。
小研:
采用A股上市公司發行前12個月內股權交易價格也不一定可取,除了新股破發可能造成上市后股價低于IPO前股權交易價格,并導致無法估算缺乏流動性折扣以外,還需考慮到這些股權交易價格雖然包含了流動性受限因素,但受限期限是明確的,按照現行政策規定只是36個月。
老評:
采用新股發行定價估算法和IPO前交易價格估算法,對上市后股票交易價格的選擇也有講究。
小評:
近3年A股市場上有5家上市公司公開披露了重大資產重組資產評估報告中測算缺乏流動性折扣所使用的股票交易價格對應時點,涉及的樣本公司股價涵蓋上市首日以及上市后10日、20日、30日、60日、90日和120日均價,最終折扣率是通過取平均值或者綜合分析得到的。每個項目選擇的股價時點不盡相同,也沒有披露選擇理由。
老評:
選擇不同時點的股價進行對比會得到不同的折扣率。盡管現在無法統一要求具體選擇哪個時點或者哪些時段,但是我們都應當知曉,用作對比的股票交易價格發生日期距離IPO日期既不能太久,也不宜太近。時間太長,股價影響因素多,可比性下降;時間太短,股價尚未到達相對穩定期,代表性不夠。
小研:
總結現有方法的主要缺陷,一是沒有辦法考慮一級市場的高估值和低估值現象對估算缺乏流動性折扣的影響,二是沒有考慮不同交易時點市場的變化對股價或者股權交易價格的影響,進而影響到缺乏流動性折扣的合理測算。
小評:
不管怎么說,新股頻繁破發對采用新股發行定價估算法和IPO前交易價格估算法估算缺乏流動性折扣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小研:
我認為新股破發對估算缺乏流動性折扣不一定是壞事。如果按新股發行定價估算法或者IPO前交易價格估算法估算出的缺乏流動性折扣是負值,意味著股價中存在其他因素的反向干擾,大家反而能意識到此時不宜采用該等方法。估算結果都是正數時,盡管它們同樣不能排除有其他因素的干擾,但大家一般都不加分析地直接用它們來表示缺乏流動性折扣的水平。
老評:
注冊制改革以來,破發現象日益增多,對于IPO前后交易價格存在差異的原因值得進一步研究。現階段我們還是慎用新股發行定價估算法和IPO前交易價格估算法估算缺少流動性折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