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計報》專訪:破產重整業務“藍海”亟需高素質人才加盟
發布時間:2019-12-23 來源:中國會計報 打印 作者: 字號:小中大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用力,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明確有序地推進“僵尸企業”處置。
近年來,破產重整評估業務蓬勃發展,成為我國資產評估行業新業務拓展的重要“藍海”。
不過,中企華資產評估公司執行總裁高文忠認為,破產重整評估服務并沒有那么簡單。
“《破產法》于2007年中開始施行,那時破產重整評估業務尚處于萌芽階段。十多年過去了,破產重整評估業務才逐漸成長壯大起來。”高文忠告訴記者,2018年7月,鑒于他所帶領的團隊在破產重整業務領域的成就和影響力,中企華專門成立了破產重整評估事業部。
高文忠坦言,這主要得益于中企華所具備的幾項優勢:一是對宏觀經濟形勢具有準確的預判,這直接促成了中企華破產重整業務的開展,帶來明顯的先發優勢;二是對于破產重整和《破產法》具有深刻的理解,積極吸取國內外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取長補短;三是項目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使中企華能夠游刃有余地處理破產重整中的疑難雜癥;四是具有高水平專業技術和管理能力的團隊,讓中企華能夠迅速及時地響應和處理破產重整中遇到的各種復雜問題;五是各行業專家力量的積累,為中企業承做項目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后援和支持。
破產重整評估難點頗多
“破產充分有效的溝通往往是破產重整評估項目的一大難點。“評估機構與破產管理人的溝通有時會陷入僵局,這通常是因為管理人需要從破產整體方案的角度進行統籌,若評估師僅照搬評估準則,這就造成了信息不對稱,溝通不暢,雙方不在同一個對話的頻道上。”高文忠分析說,這種溝通能力的缺乏與評估師的專業能力也息息相關。為了更好地推進破產重整評估項目的實施,評估師需要突破“就評估論評估”的單維思路,不能僵化地執行程式性工作,應從破產重整整體方案著眼,從評估技術出發,與管理人做好溝通,達到相互理解、協同工作的效果。
同時,破產重整評估項目通常需要綜合性強、專業性強的團隊來承接。高文忠解釋道,“承接破產重整業務有一定的門檻要求,包括專業技術、溝通能力、團隊規模和時間成本等。這是對于評估師綜合素質和專業勝任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項目付款周期長也給專業機構帶來考驗,相應的資金風險全部轉嫁給了專業機構。“基于過往豐富的項目經驗和積累,中企華已形成了收款方面的良性循環,有更多余地化解這部分風險。”高文忠分享道。
破產重整評估任重道遠
在高文忠看來,目前破產重整評估業務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相關專業人才匱乏。高文忠解釋說,破產重整評估人才需要具備多領域的高水平專業知識與執業能力:一要評估專業基本功扎實,項目經驗豐富;二要深入理解《破產法》,能夠從管理人的角度理解重整方案;三要配合和協助管理人,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服務。
“這樣救活了一個企業,就相當于救活了很多人,我們會特別有成就感,感覺自己做了雪中送炭的事。”高文忠笑著說,目前正積極推進資產評估服務在破產重整各個階段全鏈條的專業咨詢服務,也希望與各方參與者共同挖掘企業價值、共同推進破產重整業務的開展,從而為經濟發展提供一份力量。
除去人才匱乏的阻礙,破產重整評估業務還面臨行業宣傳不夠、外界認知片面的尷尬局面。
“很多行業對資產評估的認識相對較淺顯,即使如律師、會計師等看起來與資產評估師性質接近的專業人士,對于資產評估的認識也有很大偏差。”高文忠對此深有感觸。
他告訴記者,自己經常要給各級法院、律師事務所、管理人協會、資產管理公司等破產重整的相關方提供資產評估專業培訓,解說資產評估服務的性質、內容和作用等。“若他們對資產評估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那會進一步促進評估行業的發展以及評估機構工作的開展。”
他建議資產評估行業要大力加強宣傳,尤其是加大對于法律界、監管部門等領域的宣傳力度。“要讓外界理解資產評估,理解評估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為資產評估人與外界專業人士的有效溝通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礎,為資產評估人開展新業務提供更高質量的軟助力。”
本文來源于《中國會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