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風采 | 權忠光: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發布時間:2024-03-13 來源:北京民建 打印 作者:北京民建 字號:小中大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一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動出臺一批批切實可行、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優化營商環境成績突出,給企業發展增添了信心。”權忠光建議,為解決好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問題,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相關優惠和利好政策落實到更多中小微企業。針對仍然存在的各類“旋轉門”“玻璃門”,應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體系,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積極推動公共數據資產入表
“數據要素已成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的五大生產要素之一。” 權忠光認為,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數字經濟以其對生產生活要素的高效配置能力,形成了支撐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數據生產力,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與此同時,數字經濟也為協同推進發展效率和共享公平帶來新契機,助推實現共同富裕。
權忠光建議,應積極推動公共數據資產入表、加強公共數據資產化的全過程監督管理、鼓勵公共數據資產化及授權經營等模式,推動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和價值實現。
自貿區建設需要法律法規體系保駕護航
權忠光就推動自貿區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他建議,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為自貿區建設保駕護航;加強頂層設計,高標準對接國際自貿協定;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自貿區高質量發展;要解決好外資企業和外國來華人員工作、生活、出行、支付等方面的便利度問題。
推動課后服務從“常態化”走向“高質量”
在關于推動課后服務提質增效的建議中,權忠光建議,加強政策指導和宣傳,提高課后服務認知,教育部門和學校共同建設課后服務典型案例庫,提供可學習、可借鑒的資源,加強教師課后服務相關培訓,把課后服務內容納入教師培訓研修課程體系,提升教師對課后服務政策的理解和對學生全方位培養的重視。還應建立健全課后服務監督評價機制,規范開展相關工作。
在充實師資力量方面,權忠光建議,多措并舉激發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將教師參加課后服務的表現作為績效工資分配、職稱評聘和表彰獎勵的重要參考。還應引進符合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和專業人員開展多樣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