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上市公司探討百年產業變遷下的布局與擴張
發布時間:2019-06-24 來源:中企華 打印 作者:中企華 字號:小中大
2019年6月20日,由閔行區政府為指導方,矽亞投資承辦,上海、湖南、福建、陜西、安徽、河南等14個上市公司協會為協辦單位,KPMG、金杜律所、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為特別支持單位的“走進閔行,2019百家上市公司閉門會——百年產業變遷:經濟、行業與企業”在上海閔行區舉行。中企華公司作為唯一受邀的資產評估機構參會。
此次會議依托于上海閔行占據長三角橋頭堡和國內外門戶的區位優勢,深厚的工業基礎、豐富的科創資源,會議邀請了摩根士丹利、KPMG、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盛中國投行部、矽亞投資、百家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人士從不同的角度從全球產業的百年變遷,到不確定性的探索,到明確的投資,探討上市公司在新階段的產業擴張與布局。
閔行作為上海重要區域一直以來就坐擁眾多獨特優勢,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上海區域將迎來重大升級,而閔行也將以上海新晉主城的地位實現新的崛起。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閔行區地處上海的正中心,形似一把“鑰匙”,區域面積372.56平方千米,是上海中心城區通往長三角的交通門戶。閔行區擁有全球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是面向長三角、面向全國和世界的橋頭堡,日均人流量達110萬至140萬人次,每年超過3億人集散。
虹橋交通樞紐是全球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憑借其巨大的“擴張力”,將成為上海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矽亞投資CEO張蘭丁提到,全球財富一半集中在交通樞紐發達的城市,全世界35個國際大都市有31個是依托交通樞紐發展起來的。樞紐經濟是整合優化資源的新經濟模式,通過吸引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進行要素的集聚、重組和整合,輻射周邊區域,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樞紐經濟的集聚和擴散效應,優化了資源配置,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樞紐經濟的本質是依托交通樞紐整合優化資源的一種新經濟模式,樞紐經濟最大的特點在于地獨特的交通地理位置。
閔行區企業合計15萬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80家,包括可口可樂、西門子、英特爾、微軟、強生等知名企業,外商投資企業800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0家。功能性機構正在加快在閔行形成集聚。區內擁有兩所“985”高校,擁有中央千人計劃244人,上海領軍人才32人,上海千人計劃155人,擁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14.5萬人、專業技術人才15.4萬人、高技能人才3.2萬人,人才貢獻率達42.5%。閔行區域用6%的土地面積貢獻了上海8%的生產總值、9%的財政收入,其GDP更多年在上海16個市轄區中位居前茅。
按照閔行區政府的規劃,到2020年,閔行的綜合營商環境建設將走在全市前列,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閔行產業布局將以“一區兩帶”為統領,形成“一彎落九子、兩儀伴七星”的產業空間發展格局,支撐閔行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和產城融合的發展局面。
我國中小企業數量40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截止到2019年4月,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量3610家,總市值55.52萬億元,在眾多的企業中,上市公司獨樹一幟,無論是從綜合實力、規模、抗風險能力、未來發展潛力等方面來看,上市公司無疑是最精銳的企業群體。2018年上市公司營業收入45.07萬億元,占GDP的比重50.4%,繳納稅收3.34萬億元,占國家稅收收入的24.2%,容納就業人數2335萬人,在推動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于此次2019年6月20日舉辦的“走進閔行,2019百家上市公司閉門會—百年產業變遷:經濟、行業與企業”, 正是在當前國家鼓勵產業升級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對產業變遷下的擴張與布局更加關注,緊貼百年產業的變遷,對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全球布局和擴張、從不確定性的探索,到確定性決策與投資發表看法,值得關注。